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专题

  • 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县域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分析

    吴楚晴;朱迪;秦玥;杨如玉;曹小曙;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县域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潜在的增长点,其可达性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对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引力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0—2020年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县域的可达性与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和耦合关系.研究发现,尽管四省的交通和市场潜力可达性整体提升,但边界县域的可达性及增长速度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呈现南高北低格局.经济发展方面,湘赣边界县域增长最快,边界县域整体呈现北高南低格局.同时经济联系强度显著增强,但差异也在增大,逐步形成经济联系较强的闽湘赣空间三角结构.耦合协调度逐步提高,由最初的拮抗逐渐走向协调,但整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未来仍需持续优化交通设施,为经济的顺畅流通提供坚实基础,形成良性互动,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5年02期 v.41;No.162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5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方式的新思考及实践研究

    蒋璐媛;李昕;党元军;崔国庆;朱源;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监督实施体系的重要抓手.本文从自然资源部现有的监测评估类项目可支撑方向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实施方式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在分区用途管控方向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通过开展基于不同规划分区的用地变化监测工作来实现分区用途管控的新思考,并以拉萨市曲水县为试点,对规划分区监测工作的具体实施路径与技术细节进行探索.最终构建了“城市体检评估—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季度卫片监测—分区用地变化监测”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体系,为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和预警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2025年02期 v.41;No.162 12-1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4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级公益性公墓规划路径探索——以洛南县村级公益性公墓规划为例

    彭超;张芮;康喆文;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以及人口老龄化的需求变化,传统乡村墓地既不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乡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的要求.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探究乡村公益性公墓空间规划路径,做好乡村公益性公墓规划,旨在提高乡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乡村公益性公墓的供给.本文以洛南县村级公益性公墓规划为例,通过洛南县村级公益性公墓的现状问题分析,合理预测其公墓用地需求,为规范和优化全县乡村殡葬设施的布局提出规划路径,为村级公益性公墓规划提供规划路径参考.

    2025年02期 v.41;No.162 2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均匀超树的独立集多项式系数的极值性质

    谭钰龙;赵海兴;罗杰;

    超图的独立集多项式问题是图的独立集多项式问题的推广,在计算机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超图的独立集多项式系数的极值问题.在计算过程中不难发现,往往具有更大独立数的超图,其独立集多项式系数都是更大的.通过归纳法找到和证明了超星是具有相同超边数的k均匀超树中独立集多项式系数最大的超图.特别地,证明了在最大点度数为2的均匀超树中,超路为独立集多项式系数最大的超图.

    2025年02期 v.41;No.162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两类立方体的垂直3-树连通度的研究

    张峰;冶成福;

    斯坦纳树问题是组合优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图论中的斯坦纳树问题在网络设计和电路分布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给定一个连通图G,图G的一棵S-斯坦纳树(S-树)是包含S中所有顶点的树T=(V′,E′),使得S■V′.如果两棵树T和T′,满足E(T)∩E(T′)=■,V(T)∩V(T′)=S,则称T和T′是内部不交的.对于一棵S-树T来说,S■V(T),任意的顶点v∈S,都有d(v)=1,则称树T为垂直S-树.垂直树连通度τ_G(S)为图G中内部不相交的垂直S-树的最大数目.垂直k-树连通度(2≤k≤n)定义为τ_k(G)=min{τ_G(S):S■V(G),|S|=k}.在本文中,证明了τ_3(CQ_n)=n-2(n≥3),其中CQ_n是n-维交叉立方体;除此还证明了τ_3(FCQ_n)=n-1,其中n≥2,且FCQ_n是n-维折叠交叉立方体.

    2025年02期 v.41;No.162 3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2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个可积方程的Lax对求解

    班玛多杰;李成录;加羊杰;

    本文研究了一个重要的非线性可积耦合方程的Lax对求解方法.通过延拓结构理论,验证了该方程的可积性,并获得了对应的延拓代数和Lax对.研究表明,该Lax对框架为非线性可积方程提供了有效的解析手段,并为进一步研究其他类型的非线性可积系统奠定了基础.

    2025年02期 v.41;No.162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相关于wakamatsu倾斜模的Gorenstein投射维数

    李煜彦;

    研究了相关于wakamatsu倾斜模的Gorenstein投射维数.在ωGpd(M)<∞的条件下,讨论了ω-Gorenstein投射维数的若干性质.进而给出了ω-Gorenstein投射维数的若干等价刻画.

    2025年02期 v.41;No.162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包含广义Euler函数φ6(Y)和Smarandache函数S(Y34)的一方程的解

    薛媛媛;贺艳峰;

    利用广义Euler函数φ_6(Y)和Smarandache函数S(Y)的性质,讨论了方程φ_6(Y)=S(Y~(34))的可解性问题,给出方程在φ_6(Y)=1/6φ(Y)条件下的所有整数解;对广义欧拉函数的性质进行了补充和推广.

    2025年02期 v.41;No.162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症状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李一凡;王振宏;杨栋;张毓珂;

    [目的]采用纵向追踪设计,探讨了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症状的纵向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和表达抑制的调节功能.[方法]通过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生命意义感量表(MLQ)、情绪调节问卷的表达抑制分量表(ER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27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T1领悟社会支持显著负向预测高中生T2心理症状(r=-0.28,P<0.001).(2)T1生命意义感在T1领悟社会支持与T2心理症状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3,95%CI=[-0.23,-0.02]).(3)T1表达抑制负向调节T1领悟社会支持与T1生命意义感的关系(β=-0.18,P=0.004),即表达抑制越多,领悟社会支持对生命意义感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弱.[结论]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可以直接影响或通过生命意义感间接影响其心理症状;较高的表达抑制会降低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对其生命意义感的促进作用,进而增加其心理症状.

    2025年02期 v.41;No.162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村低收入家庭青少年早期社会流动信念发展的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的分析

    曾佑添;黎志华;尹霞云;

    [目的]考察农村低收入家庭青少年社会流动信念发展的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社会流动信念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自我效能感问卷,对469名农村低收入家庭青少年(平均年龄(13.34±2.18岁))进行2年3次的追踪调查,并采用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进行分析.[结果](1)农村低收入家庭青少年的社会流动信念发展趋势可分为中等-稳定组(84.1%)和偏高-增长组(15.9%);中等-稳定组的社会流动信念稳定保持在中等水平;偏高-增长组的社会流动信念起始水平偏高,且随时间变化显著升高.(2)父母关爱、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感对偏高-增长组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父母控制对偏高-增长组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农村低收入家庭青少年社会流动信念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对青少年社会流动信念发展的异质性有显著影响.

    2025年02期 v.41;No.162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女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就业焦虑的影响:就业社会支持与锻炼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黄文英;陈鑫意;胡昶;张文;

    [目的]探究心理资本、就业社会支持、锻炼自我效能感对女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影响.[方法]于2023年10~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江西省6所大学,采用心理资本测量问卷、就业焦虑量表、就业社会支持量表以及锻炼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232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心理资本与锻炼自我效能感(r=0.48,P<0.01)、就业社会支持(r=0.38,P<0.01)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与就业焦虑(r=-0.54,P<0.01)显著负相关.锻炼自我效能感与就业社会支持(r=0.26,P<0.26)显著正相关;锻炼自我效能感与就业焦虑(r=-0.24,P<0.01)显著负相关.就业社会支持与就业焦虑(r=-0.52,P<0.01)显著负相关.(2)就业社会支持和锻炼自我效能感在女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就业焦虑间的单独中介效应显著(95%CI:[-0.0675,-0.0548];95%CI:[0.006,0.0171]);就业社会支持和锻炼自我效能感在女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就业焦虑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95%CI:[-0.0004,0.0015]).[结论]女大学生心理资本可以直接影响就业焦虑情绪,也可以通过就业社会支持和锻炼自我效能感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就业焦虑情绪.

    2025年02期 v.41;No.162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38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课程思政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俞洁;童金辉;杨玉英;黄静伟;

    课程思政以构建“三全育人”“立德树人”为中心任务.物理化学实验是一门采用物理的方法进行化学测试、表征的多学科交叉实验科学,由于实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接触交流的时间较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对学生可产生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因而,本团队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围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从师资提升、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及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强化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好地实施课程育人的目标.

    2025年02期 v.41;No.162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0K]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学师范生数学逆商、数学焦虑与数学学习策略的统计分析

    张冬莉;王煜;刘琳;

    数学师范生的数学逆商与数学学习策略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数学焦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学学习策略.本文以青海省高校数学师范生作为施测对象,在编制问卷、收集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数学师范生的数学逆商与数学学习策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数学逆商与数学焦虑、数学学习策略与数学焦虑之间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数学逆商不仅可以直接预测数学学习策略,还可以通过数学焦虑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数学学习策略,直接与间接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75.40%和24.60%.

    2025年02期 v.41;No.162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中足球大单元教学法对比赛效果的实证研究

    孙洪生;王斌;

    以高中足球教学为背景,探究大单元比赛教学法与传统技术教学法对学生比赛表现的影响差异.通过选取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玉树(海东)分校的学生组成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为期18周的大单元比赛教学和传统技术训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前测、后测的12项比赛表现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大单元教学法通过动态分层训练和复杂情境模拟,显著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团队协作水平.然而,实验组在“胜负贡献次数”“场上活跃度”等指标上未形成显著差异.建议未来优化分层精准性,构建家校社联动的“以赛育人”生态体系,推动足球教学从技能训练向综合素养培育深化.

    2025年02期 v.41;No.162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王超;刘书云;糜祖伟;罗长新;李梦芦;

    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程教学改革是提升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本研究基于OBE理念,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探讨足球课程体系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当前地方院校足球课程存在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脱节、教学内容滞后、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三会”课程目标,构建了“模块项群一体化”教学模式和“多位五评”的评价模式.

    2025年02期 v.41;No.162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